首页 > 宫颈疾病 > 宫颈息肉 >
宫颈息肉
子宫颈息肉的中西医病理大全

中医病名

赤带。

定义及释义

子宫颈息肉大多来自宫颈管粘膜。由于慢性炎症的刺激,使宫颈管局部粘膜增生,逐渐自基底部向宫颈外口突出而形成息肉。

妇女在非经期中,阴中流出似血非血的红色粘胶,且绵绵不断者,称“赤带”。而子宫颈息肉是以阴道分泌物增多,呈血性分泌物为主要表现。

病 因

西医病因

由于慢性炎症的刺激,使宫颈管局部粘膜增生,逐渐自基底部向宫颈外口突出而形成息肉。

流行病学

多见于40-60岁的经产妇。

病理生理学

镜下显示表面覆以柱状上皮,实质部分由腺体、血管和淋巴浆组成,蒂部为纤维组织和血管。

诊 断

中医诊断

辨 证:

本病的主证是以带下量多,色赤为主。故辨证时当以带下的量、色、质、味为重点,结合其症状辞其虚实寒热。临证时应与经间期出血、经漏相鉴别。通过必要的检查以明确诊断。

1.实热赤带

主证:带下量多,色赤,或似血非血,质粘稠,有臭味,伴有下腹胀痛,烦躁易怒,口干喜冷饮,便秘尿赤,舌质红,苔黄腻,脉弦数或滑数。

分析;多因下焦湿热之气蕴于带脉之间,损伤胞络及带脉,故带下量多,色赤,或似血非血;湿热蕴蒸则质粘稠,有臭味;胞脉受损则下腹胀痛;湿热内蕴,津液不得输布则口干喜冷饮。便秘尿赤,舌质红,苔黄腻,脉弦数或滑数均为湿热之候。

2.虚热赤带

主证:带下量多,色赤,或似血非血,质稠,有异味,伴有下腹隐痛,喜按,口干口渴,便干尿少色黄,五心烦热。舌质红少苔,脉细数。

分析:多因房劳太过,肾精亏损,阴虚生热,热迫血行,或因湿热之气内蕴,日久伤阴所致带下量多,色赤,或似血非血,质稠,有异味;阴虚胞脉失养则下腹隐痛,喜按;阴虚津液亏耗则口干口渴,便干尿少色黄;阴虚生内热,故五心烦热。舌质红少苔,脉细数均为阴虚生热之候。

西医诊断

诊 断:通过询问病史、临床表现、妇科检查及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。

症 状:息肉小时多无症状。息肉大者,可致白带增多,有时出现血性白带或接触出血。

体 征

息肉呈扁圆或椭圆形或呈水滴状,质软,富于血管,鲜红色,表面光滑有蒂,位于宫颈外口处或宫颈管处,其蒂细长,根部与宫颈相连,附着于宫颈外口。息肉多为良性,一般一个或多个不等,大小不一,大者可露于宫颈口外。一般无自觉症状,但也有些病例出现白带多或后少量出血的症状。息肉恶变者甚少。

体 检:妇科检查

通过阴道窥器暴露宫颈后才能发现宫颈息肉。息肉常为多发性呈扁圆或椭圆形或呈水滴状,色红,表面光滑有蒂,位于宫颈外口处或宫颈管处。

镜下显示表面覆以柱状上皮,实质部分由腺体、血管和淋巴浆组成,蒂部为纤维组织和血管。

鉴别诊断

1.宫颈息肉与早期宫颈相鉴别:宫颈早期有血性自带或接触出血,可有乳头状突起。而宫颈息肉则为扁平或水滴样红色赘生物,质软而脆,易出血,蒂细长。通过宫颈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确诊。

2.宫颈息肉应与粘膜下子宫肌瘤相鉴别:粘膜下子宫肌瘤由子宫粘膜表面突出于宫腔,其蒂长时。在子宫收缩后可将肌瘤排出宫颈外悬于阴道内。一般肌瘤都有蒂在宫腔,触诊较硬较圆;而宫颈息肉有蒂与宫颈相连,质地软,大者可露于颈外口。

3.子宫颈息肉务必与子宫粘膜下肌瘤鉴别,一经确诊后再行治疗。鉴别时除外观性状外,可借助探针检查,如果蒂较深,不附着于颈管内,则应排除宫颈息肉,亦不可草率按宫颈息肉的切除方法治疗。

版权所有:厦门友好妇产医院

医院地址:厦门市思明区长青路